马路镇严家庄村:“三个导航”引领党建实效化走深走实
作者:江喆     发布时间:2021-10-21 09:01     信息来源: 安化县委组织部     浏览数:

    马路镇严家庄村由原严庄村、常房村、黄婆村三村合并而成,距离县城40公里,马路镇8公里,全村485户1650人,下辖13个村民小组。全村面积11.8平方公里,耕地950亩,人均耕地0.54亩。设党支部一个,党员46人。

 

一是以夯实堡垒为“导航”,提认识,强队伍。

新上任的支书游艳辉是80后的女支书,上任伊始,她就说:“乡村振兴,首先就要‘振心’,想要把村庄发展好,首先得把班子和队伍建设好,把父老乡亲们团结好、凝聚好、带动好”。为此,村党支部带头狠抓自身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全面推行阳光议事、集体学习、志愿服务三位一体的“党员活动日”制度。在每月主题党日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集中收集党员群众反映问题,调度诉求解决情况,商讨下步工作举措,原来会上的牢骚和不满越来越少了,而对如何发展村级事业的商讨越来越多,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成了治村兴村的“金点子”。

游艳辉十分看重交流谈心,充分发动党员干部利用“板凳会” “屋场会”等形式,通过晚上休息时间,走家串户坐在村民家中的板凳上、屋场坪中,用小会座谈的方式给群众宣讲政策,跟老百姓算经济账、生态账、未来账,用身边的事例来教育、说服群众,并认真听取村民对村上工作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到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来。

二是以实干担当为“导航”,转思想,干实事。

换届以来,村支“两委”成员坚持以“党员不在一线干,谁会跟着你一起干”为座右铭。通过村干部带头干,家属跟着干,再到党员加入干,群众一起干,带动党员群众积极投身乡村建设。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一个地方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对全村唯一一条通往外界的公路进行拓宽时,面对资金不足的难题和村民“等靠要”的思想,村支“两委”决定没有人就村干部自己干,没资金买材料就去高速指挥部拉赞助。一天天坚持干下去,扩路的队伍从6个人到10个人,再到20多人,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义务修路队中,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条“致富路”共计拓宽9处,不仅改变了原有的交通问题,还彻底改观了村民对村支“两委”的固有态度。一些村民纷纷表示:“乡村建设需要人人参与,只要是村上的公益事业,我们随叫随到! 

之后的村级饮水工程建设和四组组级公路建设,组上主动找到村支部,要求村上提供材料,组上自己筹工筹劳来建设,原本预算26万的肖尔冲饮水工程只花了5万元,预算6万元左右的组级公路只花了2万多元。对此,游艳辉支书分别命名为“鱼水工程”和“乡村‘振心’路。”

“今后,我们还将继续打造好我们的党群聚力工程,建设更多的‘鱼水工程’和‘振心工程’”。游艳辉满怀欣喜道。 三是以振兴乡村为“导航”,谋发展,绘蓝图。

    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寻找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好路子,2021年6月市派乡村振兴工作队入驻后,村支“两委”积极与工作队一道,充分调研、立足本村资源,通过走访、座谈、调查,最终认为做好荒山茶这篇文章,是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 

村支“两委”与工作队先后43次前往本村各个荒山茶园基地进行实地考察,6次与八角茶业负责人进行商讨发展模式,探索出由支部+乡村振兴工作队+茶企+农户合作模式,开展“一村一品”,实现茶企、村集体和农户三赢。

谈到村上现在的改变,游艳辉支书动情的说道:“老话说得好: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只有村支‘两委’一班人以身作则,党员示范引领,才能把群众的心凝聚起来,为实现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思想和群众基础。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加强党建引领,在基层治理、乡风文明、产业发展等方面走稳走实,将‘党群聚力工程’持之以恒抓下去,我也相信只要党群一心,久久为功,严家庄的乡村振兴一定指日可待!”

[打印] [收藏] [纠错] [关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