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了这个加工车间,山上采的楠竹笋1块钱一斤卖到这里,还能在车间打工,为我们老年人增加了收入。”4月18日,安化县南金乡包台村村民、党员周银桃老人高兴地对前来车间走访的乡政府“五个到户”工作人员说道。
在包台村“台上人家”土特产加工车间里,只见十几个工人熟练地将新鲜笋剥皮、过水、加工,呈现出一派繁忙热闹的景象。“我们这山地林地分布广,气候适合竹类生长。清明以后笋长势快,群众除食用新鲜笋外,还有一部分做成干笋。”“台上人家”土特产加工车间负责人夏总介绍。 “以前春笋要么长成竹子,要么被直接砍掉,现在笋子成了产业,一下子成了香饽饽。相信以后老百姓都会加入到挖笋、制笋行列,来增加收入。”包台村党支部负责人介绍。车间聘请的工人都是脱贫户和监测户,每个工人每月有望增收1200-1800元,我们就是以产业促就业的手段,帮助他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和增收。 据悉,包台村“台上人家”扶贫车间曾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因疫情影响一度处于停产状态。今年以来,南金乡党委注重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瞄准时机和市场,鼓励该村将车间打造成乡村振兴的“幸福车间”。为此,经过周密走访调研,最终确定从当地特有的楠竹笋加工开始重新启航,既实现了车间厂房再利用,又实现了笋产业发展。 “实现整乡脱贫后,我们一直都在考虑如何更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问题。”南金乡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乡党委政府的指导下,以党建引领助力乡村振兴,各村采取“党支部+村集体经济+农户+合作社”模式高效地解决了产业发展中的系列问题,不仅为乡村振兴探索了新路子,更好地提升了群众钱袋子,也很大程度上鼓舞了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