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妹,我要回家了,这十多天多亏你的陪伴才让我不在焦虑中度过隔离期。”“兰妹,你的敬业精神配得上你胸前的党徽,巾帼不让须眉,我们打心底给你点个赞。” 让大家赞不绝口的兰妹,就是安化县中医医院临床护士,战“疫”以来在隔离观察点的常驻“大白”,儿科党员王伶兰。 2022年2月1日(大年初一)晚九点,一个电话打破了家的宁静。“王伶兰同志,接上级任务,需紧急组建梅山隔离观察点,党组织安排你立即到岗就位,有困难吗?”“好的,没有困难,服从组织安排。”她没有半点犹豫,来不及听丈夫嘱咐,简单收拾衣物直奔隔离观察点。 到达隔离点,有着三次“作战”经验的她,带领战友们做好接收隔离观察人员的一切准备。直到凌晨两点,隔离观察人员将近40人陆续被送达。王伶兰观察到这一批隔离人员有一共同点--“情绪君作祟严重”,不愿接受现实,甚至有些言语攻击。 “张姐,您好,您的心情我能理解,在这里,我们就是您的亲人,这个春节,有我们在你不会孤单,有什么生活上的需求可以跟我说,想倾诉的时候可以找我,暂时的隔离是为了更加美好的重逢……”那晚,王伶兰就这样一个个的拨通电话,耐心地安抚,最后一个电话看看时间已是凌晨4点,只有大厅的灯依旧亮着。白天在进行体温监测、核酸采样的瞬间,王伶兰都会与隔离人员交谈几句,对情绪波动大的便利用碎片时间通过电话沟通,时时安慰,渐渐的也就有了“话务员小兰”的称号。 在隔离点,24小时都需要随时接收隔离观察人员,作为隔离点“老将”,为了把所有工作做到精准细致到位,她每天持续睡眠时间多则四五个小时,少则不到两小时。 1989年出生的王伶兰,是两个不满6周岁宝宝的妈妈,疫情防控工作启动以来,730多个昼夜,她真正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对组织的安排都是有召必回,不是在科室坚守,就是在疫情防控一线,更是隔离观察点的常驻“大白”。 距离最远的“隔离”要数2021年驰援张家界,别看她身材娇小,体重不到90斤,却是在安化驰援“护卫队”中一颗听党指挥、能战斗、能吃苦的“闪亮之星”,“雷厉风行”这四个字用在她身上绰绰有余。进驻乡村、爬山涉水、入户采样,每天都要采集样本7000余份,长时间的工作她从不向组织说累。当凯旋归来时,她已瘦了10斤。 2022年3月15日,格林豪泰酒店隔离观察点启动,这是王伶兰第5次进驻隔离观察点,也有了隔离观察点常驻“大白”的名号,这次“隔离”虽离家很近,却又是最无期的“隔离”。 每天面对随时有感染风险的隔离人员,当她穿上防护服就意味着要连续工作至少5个小时以上,迈开步子走过每一层楼,敲开每一间房、为每一个隔离人员进行体温监测、核酸采样、防控知识宣教……就这样日复一日,当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刻,留下的永远是湿透的衣服和脸颊深深的勒痕。 截止到4月15日,格林豪泰隔离观察点总共接收隔离人员329人,核酸采样1253人次,进驻隔离点整整一个月,隔离人员进进出出,工作人员也随时轮换,唯有她在一直无期的坚守。她很少与家人视频聊天,因为害怕家人看到疲惫的样子心疼,想家时就笑呵呵的打个电话报个平安。 问起她在疫情防控中的经历,她很坚定的说道:“我是共产党员,初心如磐,我愿做隔离观察点的常驻‘大白’,为了早日春回大雁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