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村位于安化县冷市镇东北部,是典型的山区村。曾荣获市、县、镇“人居环境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是人居环境建设的一个“老典型”。近年来,文昌村坚持“党建引领、党员先行、群众参与”总体思路,变山中村为山中景,化山中产为山中财,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使美丽乡村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聚宝盆”,成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榜样”。
筑牢战斗堡垒根基,把准乡村振兴方向。文昌村坚持政治引领,以党建汇民心、聚合力。强化阵地优势。以党员亮身份、积分管理制为抓手建强村党组织。共产党员家庭主动挂牌“亮身份”,15名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挑担子”。发动流动党员招商引资,分享外地的好经验、好做法。根据党员平时表现,专人记录、支委审核、集体研究决定加减分事宜,及时公示通报,营造学有榜样、行有示范、干有目标的良好氛围。涵养文明新风。依托红白理事会、乡贤道德评议会等载体,设立道德红黑榜,定期公示好人好事和不良行为。成立150余人的党员先锋队、志愿服务队、女子义工队,扎实开展“最美农户”“最美庭院”等一创多评活动,组织各类文化活动30余次,累计表彰100余人次,推荐就业20余人,让村民在文明实践中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凝聚发展合力。组织党员、村民代表到县外考察学习9次,在深入调研村户的基础上,确定了“以‘美丽乡村’带动‘美丽经济’”的发展思路,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屋场会60余次凝聚共识,找路径、想点子、定措施。35名村民代表带头作为,通过网格群、“村村响”等形式强化工作动态宣传,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村内发展,变“要我干”为“我要干”,汇聚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强大合力。
文昌村召开村民代表屋场会
扮靓生态环境底色,提振乡村振兴底气。文昌村把握生态振兴关键,持续建设生态美丽宜居村庄,以美破题,让“美丽成果”变现“美丽经济”。健全基础打底色。以“五自五微一特”为切入点,集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30余次,拆除灰棚屋等乱搭乱建18处,修整山塘、河道、沟渠8000余米,清理陈年垃圾6000余袋,建成“微景观”“微菜园”“微广场”。道路沿线提质升级,新修路桥,加装路灯58盏,整齐的道路,优美的环境,村庄面貌愈发美丽。和谐生态提秀色。发挥“三员”作用,15名保洁员分片管理,义务劝导员对破坏环境等不文明行为常态劝导,兼职督导员每月覆盖式督导检查,垃圾污染和环境破坏现象逐渐匿迹,村内成为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天然之地,黄精、玉竹等中药材的生长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林下经济发展有了坚实基础,绿色环境成为“绿色存折”。美丽庭院增亮色。利用村规民约,引导群众树牢环保观念,以思想美、环境美、庭院美、居室美“四美”标准每月评选清洁户,形成自我治理、人人参与、长效保洁的良性循环。突出庭院特点,积极推广庭院特色种植、养殖,抬头见景、起步闻香,让游客进得来、留得住、能消费,以美丽庭院催生“庭院经济”,村上发展的底气越来越足。
干净整洁的文昌村
夯实产业发展底盘,积蓄乡村振兴动能。文昌村依托好环境和好政策,做活“山水文章”,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借梯登高“善”开发。挖掘本地中药材资源,盘活闲置土地,对200亩油茶林基地提质升级,由村集体出资50万元,村民入股40万元,成立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打造玉竹基地300亩,建成魔芋示范基地8亩,村民代表负责技术培育,村委负责销售,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平均每人每年增收2.4万元。借力扬帆“巧”用招。结合村情风貌和环境基础,以“基地+村集体+农户”等模式,推行“田园观光体验式”旅游经济。成立龙梅冲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培育优质品种阳光玫瑰葡萄20亩、锦绣黄桃10亩、黄金梨15亩,打造“四园两带”休闲观光农业。“四园”即阳光玫瑰葡萄园、锦绣黄桃园、黄金梨园、蔬菜采摘园,“两带”即思模溪文昌风光带、龙梅冲休闲康养带。由村民出资、村上统一采购种苗,保底收购,既卖蔬果,又画风景,将人气变财气。借船出海“活”渠道。耍活资源渠道,以乡愁乡情为纽带,引导鼓励乡贤为家乡建设提供人脉或技术资源。扩宽销售渠道,持续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消费市场,成功与深圳超市签订产销协议,依托电商、物流平台,线下线上共同发力,确保产品销得出去。2022年文昌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32万元。
阳光玫瑰葡萄园开园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文昌村用绿水青山焕活了金山银山,实现因美而富、因富而美良性互促下颜值和经济双提升,一个人居环境整治的老典型发展成为集体经济的新榜样。文昌村将继续坚持环境美化与产业发展结合之路,让生态资本成为富民资本,让广大群众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