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40万,去年60万,今年我村的集体经济收入要达到80万,有了这么好的支持和政策,五年之内必须把我村的集体经济收入从零变成一百万。”渠江镇桃坪村胡君平支书在全县基层党建座谈会的侃侃而谈,只是安化县村级集体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安化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目标,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从政策倾斜、资金扶持、项目引导、技术支持、模式创新等多方面发力提振村级集体经济,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工作热情全面激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造血”功能不断增强,集体经济“消薄清零”任务全面完成。2022年所有村(社区)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全部超过5万元,村均10.66万元,其中50万元以上的村(社区)达到30个。
点燃“红引擎”,在政策上高度倾斜。怎么激活火车头,拉动全车高速跑?安化县将政策优势转化为集体经济发展动能,将人力、物力、财力汇聚成强大的发展合力。全县83个集体经济“后进村”由31名县级领导联点帮扶。县级层面出台了五年行动计划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二十二条”,调度县直各单位在物资采购、土地政策、金融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向村级集体经济倾斜。出台绩效评估办法,明确未按要求实现“薄弱村清零”目标的乡镇和驻村帮扶后盾单位,年终绩效考核不得评为“一类”单位。在财政资金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县财政每年拿出300万元推动村级项目发展,利用县级财政资金化解村级债务5400万元。推动涉农项目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机融合,审议通过了在仙溪镇河东村、华天村开展单个投资额在200万元以下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实施;小型供水设施建设和维护项目交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实施已全面铺开。
开启“智慧树”,在技术上全面支撑。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技术,安化县集聚创新人才、提升技术能力、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以技术推动产业突破。全年举办茶叶、水果、中药材、畜禽、粮油等各类培训班、现场会近200期,培训1.2万余人次。整合资源,健全机制,大力推进1个院士工作站、3个片区专家工作站阵地建设,全县共有驻站专家教授22人,精准服务茶、中药材、水果、蔬菜、养殖等重点特色农业产业5项,对接指导奎溪味道、乔林果园、乌云界茶厂等农业实体40余家。县科技专家服务团到村到户技术指导230余次,全程指导10个“后进村”进行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通过种植收入加上财政补贴,获得了3万-5万元不等的收入,梅城镇黄泥村是安化县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示范村,复合种植为村集体增收17.7万元。集中整顿和重点指导因集体经济薄弱、带富能力不强导致的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5个。
辟出“新路径”,在模式上力求创新。安化县交通不便,区位优势不明显,集体经济发展存在天然劣势,通过统筹考虑,把实现“弯道超车”的目光放到模式创新上。坚持以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十余个乡镇掀起了一场支部牵头、党员带头、群众筹工筹劳的产业建设热潮,真正实现了“支部牵头干、党员带头干、群众齐心干”。在全县推广“村社联合、村村联手、村企联建”的发展新模式。以“村社联合”建设发展平台,奎溪镇新龙村农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以资金入股,村委以管理入股,老百姓积极参与,建设了广泛受益的产业发展平台。以“村村联手”建立发展渠道,古楼乡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以共同入股参与的方式组建公司,发展“飞地抱团经济”;羊角塘镇潘杨村、野鸭塘村、板溪村等多村联手发展油茶产业,充分发挥其在规模、培管、销售等方面优势的“一镇一品”发展模式。以“村企联建”建成发展网络,白沙溪茶厂党委和周边村(社区)合作,每年为周边村增收5万元以上,同时农户入股茶园项目按股分红达600多万元;安化广聚电商等网络销售企业党支部携手400余个村级商务中心进行线上线下产品销售,企业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形成了利益共同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