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县:人才“小杠杆”撬动乡村振兴大引擎
作者:陈路     发布时间:2023-03-16 09:01     信息来源: 安化县委组织部     浏览数:

渠江镇大塘村是安化县最边远的单列行政村之一,东与娄底市新化县毗邻,南与怀化市溆浦县交界,一脚踏三市,俗称“插花地”,以前管理难、发展难,是典型的偏远贫困村。现在的大塘村,摘掉了贫困的帽子,一跃成为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16万元、人均收入1.98万元、45岁以下党员占比三分之二的“实心村”。且看大塘村是如何建设“面子”,培强“里子”,让村上班子活力足起来,年轻党员多起来,产业发展富起来,走上乡村振兴发展的“高速路”。

推出“传帮带” 队伍建设强动力

大塘村大力引导青年回乡发展,建设乡贤室,每年利用清明、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组织在外乡贤能人,召开“我为家乡谋发展”座谈会,吸引人才回乡创业,为家乡的建设参与献言献策。积极储备培育村级后备力量,对愿意回乡发展的大学毕业生,吸收进村“两委”班子和村后备力量。抓住换届契机,村干部学历、年龄和结构实现“一升一降一优”,目前村“两委”成员平均年龄38岁,大专以上学历干部4人,真正换出队伍的朝气活力。“回乡发展,既能发展个人事业,又能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上一届村主任考上了公务员,也对村里的年轻人有很大激励作用。”大塘村第一书记陈亚昆如是说。

安化县全面实行“导师帮带制”,注重全方位培养年轻基层干部,不仅帮助其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更是通过导师与帮带对象一起入户走访、座谈交流、实地考察等方式,帮助他们尽快熟悉村情社情,重点掌握化解矛盾纠纷的方法,提高做群众工作、抓基层治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2021年从外地返乡被推选为支部委员,当时根本不知道群众工作该怎么开展。通过大家对我的帮带,在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一线工作中不断实践,我对村干部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支部委员夏娟谈到。

搭配“老中青” 党员发展优结构

“年轻人头脑灵活,工作有思路、有干劲,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我们要大力吸引年轻人返乡……”支部书记夏鹏飞在全县80后支书交流座谈会上畅谈的背后,是他2017年回村任职后抓党建育人才,通过“引凤筑巢”,源源不断培养青年人才,激励年轻人在急难险重的工作中主动作为所换来的巨大变化。自从参加益阳市委组织部在北京开展的“80后”支书学习培训后,更加坚定了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吸引青壮年回乡,培育、使用好“乡土人才”资源的想法。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为破解党员严重老龄化的问题,党支部重视发展年轻党员,建立优秀青年信息库,及时发现苗子重点培养,充分吸收35岁以下、思想好、素质高、致富强、敢带头、能创新的优秀青年到党员队伍当中。对照发展党员标准,对入党申请人在培养考察期间的政治素质和现实表现进行量化积分,并将积分作为发展党员的重要依据,探索解决家族式发展党员、“人情党员”等徇私舞弊问题。通过严格公示备案、主动接受党员群众监督,以写实的方式记录发展党员各环节的主要工作和重要情况,对发展党员工作进行全流程、链条式监管,确保发展程序规范到位。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的大塘村有正式党员41名,其中45岁以下党员27人,占比65.8%,35岁以下党员10人,占比24.4%,党员队伍活力、学历、动力不断增强。

突出“引育用” 产业发展聚人才

在农村空心化趋势愈演愈烈的当下,想要让年轻人扎根乡村,把就要工作岗位放在家门口,让乡村“有活干、有钱赚”。2020年村“两委”积极征求青年党员意见,经党员大会通过后,发展黄精产业,将年轻人放到产业发展第一线,让产业成为留住青壮年的“吸铁石”。在村“两委”的发动和青年党员的带动下,干群连心筹工筹劳开垦荒山,种植黄精500余亩,解决了40多名群众的就业问题,每年为村集体创收7万元以上。

村“两委”积极营造主动学习、终生学习的观念。三年来为考上大学的学生发放奖金3万元;根据劳动力的基本素质特点制定职业技能培训方案,通过举办月嫂、中药材等技能培训班,培育家政服务和种养殖行业技术人才60余人;开发养殖场、果园、运输、木材加工厂等经营主体,外出打工的青壮年纷纷回乡创业务工,每年人均务工工资达9万元以上,真正让回乡的青壮年有了用武之地。“凤栖梧桐,回报桑梓”,2021年9月,村上的致富能人、乡贤和爱心人士合力捐赠5万元共富基金;2022年面对村内教学设施年久失修的情况,村“两委”呼吁,党员带头,村民大力支持,不到一个月便筹集维修资金27万元,尊师重教氛围进一步浓烈。

青年返乡,人才聚力,为大塘村的发展带来了新希望,注入了新活力,一大批青年人正在从老一辈手中接过“接力棒”,吹响大塘村乡村振兴的奋进号角。

[打印] [收藏] [纠错] [关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