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资料(18)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2年12月25日在安化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安化县人民政府县长 潘文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班子履职的第一年。一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人民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体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克服持续高温干旱天气等不利因素影响,紧紧围绕“三大支撑八项重点”工作[1],大力实施“一四五”发展战略[2],坚持真抓实干、创新担当,全县经济呈现出持续恢复、稳中向好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6.83亿元(预计数,下同),同比增长6.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0%;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14亿元,同比增长4.1%;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55亿元,同比增长10.2%;实现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35元,同比增长8.1%。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好了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聚焦乡村振兴,乡村面貌持续改善
探索实施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三年行动,确定5个重点20项工程,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大力推动传统农业生态化、特色产业高效化,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108亿元。全面落实田长制,新建高标准农田4.19万亩,完成耕地恢复和整改补足1.46万亩,粮食播种面积达68.5万亩、粮食产量25.1万吨;年出栏生猪120余万头。立足资源禀赋发展特色农业,培育省级“一村一品”重点村3个、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1个,梅城镇成功申报省级产业强镇。安化县成功列入国家级区域性柑橘良种繁育基地,与省农业农村厅开展柑橘种质资源保护与良种繁育基地“厅县共建”战略合作。安化黑茶小镇在全省农业特色小镇综合评价中位列第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成功申报省级示范合作社4家、示范家庭农场7家、现代农机合作社示范社1家,获评全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试点县。大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219家企业1336个产品入驻湖南省农产品“身份证”管理平台。全县“两品一标”[3]产品达147个,有机产品认证数量居全省第一。
(二)脱贫成果持续巩固。抢抓全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省直宣传文化系统联县帮扶乡村振兴的契机,谋定“4353”工作思路[4],制定农村脱贫人口稳定增收十条措施,199支工作队、543名队员下沉到村,218名科级干部蹲点包村,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实施重大项目26个,省直宣传文化系统实施对口帮扶项目14个,完成投资1.01亿元。高质量承办全市乡村振兴流动现场会。
(三)乡村建设协调推进。编制村庄规划268个,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269户、改厕5000户,创建美丽庭院1040户、美丽屋场50个,“五自五微一特”典型经验[5]做法获省、市推介,肖家村获评省级美丽乡村。完成农村公路140.6公里、安防工程398公里,“四好农村路”[6]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确立“12345”工作思路[7],探索“文化+”发展模式,沙田溪村“文化+乡村建设”做法获中宣部推广。黄花溪村列入中国传统村落,马路溪村获评全省“最美潇湘文化阵地”。
二、聚焦产业转型,经济发展持续平稳
大力实施“链长制”和市场主体倍增行动,推动企业股改上市,以“五好”园区[8]为平台,助推存量经济提质增效。
(一)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茶旅产业深度融合,实现全年茶叶加工量8.6万吨,综合产值238亿元;接待各类游客91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95亿元。成功举办湘台茶香会;承办益阳市首届文旅融合发展大会,签约项目12个,投资总额达216.52亿元。组建湖南安化黑茶集团公司,完成茶业协会换届,安化黑茶公共文化IP系统正式发布。与电广传媒合作重启茶马古道开发;茶乡花海、梅山文化园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安化黑茶文化旅游度假区获评省级旅游度假区,马路镇获评全省乡村旅游重点镇。矿产建材产业实现总产值35.5亿、税收1.65亿元。海螺水泥年产200万吨新型建筑材料项目投产销售;渣滓溪矿业效益再创新高,湘安钨业扭亏为盈;圣德锰业平稳运行,尾矿库矿渣循环利用项目正式启动。中药材种植面积突破30万亩,产量10.2万吨,实现综合产值31.3亿元。湖南酶时代、中国多花黄精育苗中心开工建设,新合新中医药、振兴中药等项目成功签约。万福山等6处景点纳入湖南省中医药康养旅游精品线路。成功举办“湖南黄精”高峰论坛,安化黄精获批湖南省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安化黄精馆获评全国性特色产业科普基地。新能源产业实现总产值3.57亿、税收1.51亿元。装机容量华中第一、全国第二的湖南安化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柘溪电站稳定发电27.8亿千瓦时,芙蓉山风电年发电量达2.22亿千瓦时,海螺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新材料产业实现总产值30亿元、税收7000万元。金雕4000吨电解硬质合金、金鑫1000吨碳酸锂、迈邦1万吨NMP废液利用项目建成投产,博兴3000吨钨酸项目开工。
(二)市场主体进一步活跃。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行动,全年新增市场主体13541户、净增市场主体8884户、新增企业2310户,分别同比增长117.73%、144.2%、37.28%。精准实施企业股改上市四年行动,完成企业股改12家,新增湖南股权交易所挂牌企业5家,金鑫新材转升创新层,与金源、金雕一起进入湖南省上市后备资源库。
(三)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投资13.5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33.42亿元、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33.8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5%、33%、33.9%。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9家,成功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170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海螺水泥等3家企业成功申报省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化”重点项目。
(四)发展平台进一步坚实。聚焦“五好”园区创建,完善“1+3”政策体系,实现园区技工贸总收入113.48亿元、亩均税收9.36万元,分别同比增长8.89%、7.84%;完成融资16.07亿元,同比增长181.93 %。投资7.27亿元完善基础设施,完成鹊坪片区600亩连片土地三通一平,槎溪大桥、钟鼓山大道加快推进;梅城工业园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高明标厂一期开工建设,“双创”基地投入运营。安化经开区获评湖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小工业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核心承载园区,节地模式获自然资源部推荐。
三、聚焦项目攻坚,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坚持项目为王,以开展“三大竞赛”[9]为抓手,着力推动增量经济发展,助力县域经济发展提质提速。
(一)项目建设更加强劲。扎实开展项目建设竞赛,实施重点项目129个,完成投资115亿元。省重点项目安化黑茶特色小镇、湖南安化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官新高速分别完成投资17.8亿元、5.5亿元、29.3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18.7%、110%、200.06%。玉溪新城完成投资3.5亿元,温德姆酒店、安化黑茶文化艺术馆、安化黑茶馆投入运营;官新高速节点工程基本完成,江南资江大桥试通车,柘溪大桥完成主体工程,东渠公路、龙江公路实现分段通车,仙芙公路开工建设。通用机场、金塘冲水库、长吉高速安化段项目前期加快。
(二)招商引资更加精准。扎实开展招商引资竞赛,新签约项目43个、新开工项目37个、新投产项目26个,分别为目标任务的110.26%、112.12%、118.18%。黄阳坪抽水蓄能电站、中核汇能新能源等10个“三类500强”企业项目落户安化。引进省外境内资金91亿元、域外省内资金4.5亿元,完成外贸出口7.6亿元。
(三)立项争资更加有效。扎实开展立项争资竞赛,完成立项争资52亿元,其中竞争性资金14.5亿元。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9个,发行金额10.36亿元,同比增长134.39%。储备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123个、省预算内投资项目30个、专项债项目15个。成功申报中央土壤污染防治、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畜禽健康养殖等专项资金。
四、聚焦绿色发展,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坚持生态优先,着力打好环境整治、生态建设组合拳,推动生态优势加快转化为发展优势。
(一)环境整治强势推进。扎实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推进“夏季攻势”“利剑行动”和“生态三湘”200天专项行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行林长制,完成营造林7.6万亩。优化矿山布局,矿山企业减少至31家,建设绿色矿山7家。持续推进长江十年禁渔,退出“钓鱼平台”258户562艘。
(二)生态建设统筹推进。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全省排名前列,全市排名第一;地表水国、省控断面达到Ⅱ类水质,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和“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柘溪水库入选省美丽河湖建设优秀案例。
(三)库区开发有序推进。完成重点移民村“整村推进”项目[10]12个。累计完成北线环库旅游公路路基44公里,马安高速东坪至柘溪段正式通车,结束了库区不通高速的历史。继续开展小水果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新建果园基地370亩,完成品改4450亩。加快雪峰湖国际旅游度假区创建,斯途·凤凰屿获评湖南省五星级旅游民宿。
五、聚焦动能转换,发展活力持续释放
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入推进改革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转换县域经济发展动能。
(一)改革成效更加明显。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11],下放乡镇管理权限事项115项,村级办理权限事项62项,完成园区赋权160项,行政许可事项平均办理时限压缩50%。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完成办件48万余件;在县乡村三级设置“跨省通办”[12]窗口,实现7省300余个地区跨省通办。首创政务直播厅,实现工改平台数据市级共享。实施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证”改革项目5个,受益业主2253户。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获评全国“十四五”县域流通服务网络百强县。
(二)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选派790名干部开展“送解优”联企帮扶行动[13],解决企业发展难题409个,办结“六稳六保”复工复产事项2.9万余件,减免税额2亿余元。精准实施金融助企帮扶,实现再贷款16.16亿元,惠及市场主体2.56万户。强化“双随机、一公开”[14]监管,完善信用信息平台建设,信息“双公示”数据全市第一。新增建设用地1168亩,划拨、出让各类建设用地1115亩。引进高层次人才43人。
(三)智慧安化持续升级。完成智慧城市核心机房升级。新建雪亮工程摄像头2340个、智慧应急广播点位4430个;新建及扩容5G基站388个,基本实现中心城区、乡镇镇区、工业园区5G网络连续覆盖。打造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建设田庄乡农业互联网特色小镇;完善安化黑茶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建设,构建茶叶单品数据自动化采集监测体系。
六、聚焦城镇提质,城市品位持续升级
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镇建设精确化、城镇管理精细化、城镇功能精良化、城镇形象精美化。
(一)城镇功能不断完善。完成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投资2.28亿元,新建、改建老旧供水工程143处,除险加固病险水库45座;完成水源点改造、水厂改扩建项目4个,大湖坪水库竣工试蓄水。完成电网投资6.5亿元,建成220千伏安化西变电站,完成110千伏花果园变电站改造,投资1.64亿元进行电网抗冰改造和农村配网改造升级。完成县城燃气管道织网布点,新增管道燃气用户1427户,开户总数达4336户。
(二)城镇管理不断优化。大力推进“三创两治”[15],实施市政基础设施精细化养护管理。优化县城公共停车环境,新增停车位351个。加强违规户外广告和“牛皮癣”清理,推进垃圾分类处置,打造垃圾分类示范点7个。全面推进查违控违拆违,拆除违建243处。开展居民自建房安全整治,排查居民自建房屋21.55万栋、经营性自建房1.15万栋,全面完成五类重点区域4378栋房屋评估鉴定。
(三)城镇面貌不断改观。投资2.5亿元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4个、改造老旧小区16个。高标准打造城市微景观,资江两岸城市灯光夜景独具特色,滨江客厅、茶都广场成为市民休闲新地标。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完成房地产投资17.5亿元,紫薇谷、黑茶大市场等高品质楼盘相继建成。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28万平方米,销售金额10.5亿元,成功举办首届房交会。
七、聚焦民生改善,社会事业持续推进
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县人民。
(一)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多举措拓宽就业渠道,举办招聘会17场次,新增城镇就业501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11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5%以下;核发创业担保贷款5543万元。发放各项社保基金13.8亿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58.6万人,实现基本养老服务全覆盖。发放各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资金1.82亿元,下拨各类抚恤补助资金6400万元。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达99.19%,优化医疗保障经办服务经验获国家医保局全国推广。顺利完成残联系统换届。
(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教育事业加速发展。高考本科上线率、录取率、职业中专对口升学本科上线率、录取率均居全市第一。安化黑茶学校完成茶文化教学体验中心与体育馆主体建设,建立中高职衔接教育专业3个,被确定为湖南省“楚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计划建设单位。仙溪镇完小、江英学校高中部投入使用。补充教师537名,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1280个,获评全省幼小科学衔接优秀试验区。医疗条件明显改善。全面实现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和药品零差率销售,公立医院药占比控制在30%以下。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完成主体建设,县第三人民医院、马路镇中心卫生院住院综合楼即将投入使用,雪峰山片区尘肺病医院开工建设。“两癌”普查、产前筛查全面铺开,超额完成无偿献血任务。高规格举办医师节庆祝活动。文体事业繁荣发展。持续落实文化惠民工程,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5193场。千两茶、茯砖茶制作技艺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重要内容成功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新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入选市级非遗工坊示范点3个、非遗村镇1个。承办第十五届中国中学生羽毛球锦标赛、湖南省中学生羽毛球比赛,羽毛球学校被确定为全国羽毛球后备人才基地。13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省残运会斩获9金。
(三)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决策部署,“数字化”赋能疫情防控措施在全市推广。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精心组织管防打治“百日会战”,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缅北涉诈高危人员核减率达90.89%;完成“三所合一”整体搬迁,县公安局获评“全国优秀公安局”。精准治理道路交通顽瘴痼疾,交通事故起数、亡人事故起数大幅下降。全面贯彻《信访工作条例》,坚持领导坐班接访,累计化解信访积案144起。创建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个,罗绕典村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持续推进政府债务风险和涉众型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创建国家综合减灾示范社区3个,连续7年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牢牢把握防汛抗旱主动权,有效开展森林防灭火工作,成功抵御6轮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12轮强降雨侵袭,有力应对长达113天的持续高温干旱天气。
八、聚焦自身建设,行政效能持续优化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保持政治定力。坚持依法治县、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安化、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完善政府工作规则,推进政务信息公开,重大决策广泛征求意见、集体讨论决定,办理人大代表建议92件、政协委员提案95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毫不松懈纠治“四风”。强化行政监督、统计监督和审计监督,推进审计问题整改销号清零。坚持过紧日子,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分别下降5.6%、8.3%。
其他事业繁荣发展,国防动员、武警、人防等工作有力推进,统计、行政学院、保密、侨务、气象、烟草、邮政等工作成效明显,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老干老龄、科协、计生协等工作齐头并进,经济社会发展合力不断凝聚。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疫情反复冲击,宏观经济形势严峻、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实体经济发展困难等不利因素影响超出预期,部分重点工程、民生项目没有按计划推进,反映出政府工作还有诸多不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是乡村振兴任务艰巨,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产业结构仍然不优,五大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体量仍然偏小;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主体税源和骨干税源少,“三保”、债务付息和重点领域硬性投入支出压力大;少数干部精神不振、热情不够、干劲不足,真抓真干、善作善成的本领仍有待提升,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23年工作部署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是迈向“后疫情时代”的过渡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我们既要看到困难和挑战,也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尤其是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完善,为我县稳住经济基本盘创造了基础和条件,我们要正视困难、坚定信心,从困难挑战中捕捉和创造机遇,在新一轮区域发展中赢得先机。
2023年县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全面实施“一四五”发展战略,突出抓好“三大竞赛”“链长制”和“企业股改上市四年行动计划”,建设“五好”园区,推动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大力提振市场信心,保持社会大局稳定,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安化开好局起好步。
2023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0%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0%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围绕以上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坚持党的领导,着力筑牢政治根基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我们将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个牢牢把握”指示要求,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把“两个确立”的高度自觉转化为“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真正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为果。深刻把握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务,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各项决策部署,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确保政府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奋力开创安化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二、全面对接重大战略,着力建设开放安化
(一)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对标全省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改革,汇聚高质量发展动能。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现全领域各类审批整体提速70%以上。推动基层政务服务“就近办”,完善政务服务大厅功能,提升基层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实施财源建设工程,盘活存量资产资源,提升财政“造血能力”。持续推动供销系统综合改革,实现为农综合服务优质化。深入推进现代农业综合改革、拓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巩固农村宅基地改革、探索档案信息化改革、推进殡葬改革。
(二)加速扩大对外开放。抢抓国家稳投资促消费的机遇,持续开展“三大竞赛”,为安化发展争取更多的政策红利,厚植更多的竞争优势。全力以赴争资争项,争取政策性资金52亿元以上、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10亿元以上。推动“东接东融”[16],加强与宁乡市交流对接,实现政策“东联”、产业“东融”、交通“东接”。高质量引进来走出去,大力实施安化特色优势产品出口计划,组织参加进博会、广交会等重点展会,推动外贸稳规模、有结构,外资稳存量、扩增量。力争实现实绩企业15家、外贸进出口总额1.2亿美元、对外劳务营业额收入2407.9万美元。继续开展乡情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和全方位、多层次的产业链招商,全力做好对接“北上广”“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等文章,积极参加产业对接会、洽谈周等招商活动,力争实现新签约项目35个以上、新开工项目30个以上、新投产项目20个以上,完成域外省内资金4.8亿元以上,实现引进省外境内资金90亿元以上,引进“三类500强”企业项目1个,实现外商直接投资破零。
(三)着力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简流程、优服务、降成本、强监管,完善政府帮代办服务机制,推行“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开辟绿色通道、精简审批程序、采取容缺办理,做到“一件事一次办”,提高项目落地效率。推动“拿地即开工”,规范中介超市运行,打造一流投资环境,力争营商环境整体水平进入省、市前列。全力保障项目用地需求,推进批而未供土地、闲置土地、违法用地处置,力争报批建设用地1000亩以上。
(四)加快完善交通网络。完成农村公路建设100公里、危桥改造15座、生命防护工程300公里。力促长吉高速开工建设,确保官新高速、龙江公路、金田至高城旅游示范路建成通车、东渠公路全线基本通车;力争平洞高速-黄沙坪公路开工建设;优化完善仙沩公路建设方案,推进仙芙公路建设,启动小淹资江大桥、平口镇渡改桥、S328高明至龙田公路建设。
三、全面深化科技创新,着力建设创新安化
(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围绕产业链群发展,组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着力解决“卡脖子”难题。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200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以上。支持企业参加国省创新创业大赛。建设通信强县,新建5G基站320个,新增企业5G典型应用场景4个。加快规上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新增两化融合贯标体系企业5家、省级三化重点项目6个、省级“上云上平台”认定企业3家。
(二)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刘仲华院士工作站引领作用,加强与湖南农大、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农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品竞争力。鼓励引导企业申报创建各级科普基地、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创新平台。坚持质量强县战略和知识产权强县战略,高标准推进湖南省安化黑茶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重点支持安化黑茶产业集群及工业互联网项目建设。
(三)发挥人才引领作用。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县,积极引进培育紧缺型、关键性人才,产业领军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落实县级领导与安化人才库联系机制,争取更多安化籍在外优秀人才返乡回乡发展。推进安化县专家工作服务站试点、乡村人才服务站建设,依托安化黑茶学校培育一批支撑“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的专业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四、全面推动转型升级,着力建设富饶安化
(一)大力推动主导产业链长制,突出工业“主引擎”。将“链长制”作为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推动五大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坚持链主引领做大总量。做好茶旅融合发展文章,全力打造安化24小时健康茶生活,实现茶旅产业综合产值增长16%以上,茶叶税收增长20%以上。继续开展安化黑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加强原产地保护和公共品牌商标管理,积极推进小产区建设和茶树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持续推进安化黑茶“六进”工程和“全网计划”,充分利用安化黑茶出口HS编码加快打通出口最后一公里。依托刘仲华院士专家工作站,推进速溶茶、茶精华、茶食品等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加快打造青年毛泽东游学社会调查精品旅游线路,深化与中旅集团、电广传媒等国企合作。持续推动茶马古道景区提质,实现百花寨试开园、青云洞投入运营;支持黑茶研学、特色民宿等新型旅游项目,打造“网红打卡地”和“生态康养地”。坚持项目为王做优增量。抢抓益阳市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先导区机遇,支持博瑞药业、湖南上药发展,加快梅山黄精、湘康药业等项目建设,力争新合新安化中医药综合产业园开工建设,打造高科技产业链条,擦亮“安五味·养五藏”公共品牌。支持博兴二期、泰森二期、金雕四期等项目建设。支持传统工矿企业提质,完成辰溪口地下热水矿等矿山资源出让,推动信德矿业打造绿色矿山。坚持改造提升做强变量。加快打造省内重要绿色能源供给保障基地步伐,推进芙蓉山、天子山、大峰山等风电项目建设;鼓励发展光伏发电,确保中核汇能光伏发电项目开工;全力推进湖南安化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力争仙丰水库达到蓄水条件,完成黄阳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调规。启动“宁电入湘”[17]安化段建设,确保金塘冲水库8月开工。
(二)大力推动市场主体培育,壮大民营“主力军”。常态化开展“送解优”联企行动,扎实推进市场主体倍增工程,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有序发展,用心用情解难纾困,确保市场主体更加规范、更具活力,力争新增市场主体6000家以上;完成企业股改5家,支持金鑫、金源、金雕主板上市。
(三)大力推动“五好”园区建设,开拓园区“主战场”。始终把园区作为县域经济的主战场、项目建设的主阵地、后发赶超的主引擎,举全县之力打造“五好”园区。强化顶层设计。坚持“一区多园”发展定位,完成园区规划编制,进一步理顺园区管理体制。全链条向园区放权赋能,真正实现“园区事园区办”。始终突出“以亩产论英雄”导向,加强园区土地综合利用,提升投资强度和亩均产出,全面提高园区竞争力、发展力。做大融资平台。优化园区投融资环境、扩大投融资空间,开展“潇湘财银贷”[18]试点,引导政策性资金、社会资本服务园区发展。紧盯国家稳经济增长战略,抢抓银行贷款审批窗口期,完成融资10亿元以上,为经开投归集注入资产2亿元以上。提升承载能力。持续推进高明园区“扩容、提质、延链”,完成高明工业园污水处理厂项目前期和钟鼓大道路基建设,启动槎溪大桥建设,推进“双创”基地二期、黑茶产业园、江南工业园标准化厂房和安化经开区标准化厂房配套设施建设;根据“一主一特”产业发展方向,做活钨钴循环产业上下游,力争安化黑茶产业集群成为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
(四)大力推动消费持续恢复,稳住消费“基本盘”。充分挖掘市场主体潜力,发挥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提升商贸综合体辐射作用,促进餐饮住宿、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服务消费,活跃夜间经济、假日消费。大力发展“互联网+”消费,推进农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推动线上线下消费双向提速。力争承办湖南省(秋季)文化旅游节,继续举办房交会、汽车节、安化与你四季有约等节会活动,利用节会、展会等开展地方特色产品推销,释放消费需求。
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着力建设秀美安化
(一)突出农业农村,打开美丽乡村新局面。全面开展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样板示范区建设,坚持以文培元、以文兴业、以文聚才、以文促建、以文强基,打造特色产业发展标志地、乡村振兴先行地、基层治理现代化示范地。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紧紧围绕巩固脱贫成果这一主线,增强巩固脱贫成果及内生发展能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队“三级四下四到村”[19],严格落实“四个不摘”[20]要求,严守“3+1保障”[21]底线,力争新增供水人口1万人以上、改造农村危房1000户。常态化开展动态监测,落实各项帮扶措施,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完善产业配套、基础配套、公共服务配套。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持续开发公益岗位、加强产业扶持、创新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脱贫人口稳定增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深入推进田长制,稳妥有序推进耕地恢复,新建高标准农田4.6万亩,保持粮食播种面积与产量稳定。继续实施“六大强农行动”,做大做强“安化油茶”“安化小籽花生”等“安字号”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高素质农民、乡村产业“头雁”等乡村人才600名以上,新增县级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家。支持库区中药材产业发展,扩大“安化柑橘”品牌影响力。推动生猪稳产保供,出栏生猪130万头以上,力争“安化腊肉”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力打造美丽乡村。高标准完成全县村庄规划编制。完成农村改厕3000户,除险加固小型水库23座;继续开展配网线路抗冰、抗雷改造和农村配网改造,完成110千伏羊角、大福输变电工程,110千伏思贤变电站扩建工程。力争创建美丽屋场100个、市级美丽乡村5个以上,支持唐市社区创建省级美丽乡村。健全乡村自治组织,做实公共法律服务,推广村规民约,实行基层治理“五治融合”[22]模式,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深入推进一创多评,持续开展“五好家庭”“好媳妇”“道德模范”评选;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提倡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二)突出城镇升级,释放宜居宜业新魅力。以城镇更新提质为路径,持续提升城镇品质。强化规划引领。高质量编制县域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以凤凰新区、玉溪新城建设为抓手,掀起县城扩容提质新高潮。全面加速乡镇城镇化进程,支持梅城、平口等重点城镇快速发展,加快梅城仓储物流集散中心、平口沿江大道建设。推进城市更新。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治理水平。完成老旧小区改造21个,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300套,规范、有序、高效开展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推进棚改扫尾清零。全面完成居民自建房整治。深入推进“气化安化”,逐步启动乡镇管道燃气工程。加速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完成钟鼓山水厂建设,争取梅山水厂、高明水厂、羊角塘水厂等项目落地。提升管理水平。加快5G布点、智慧城市和“雪亮工程”建设步伐,编制县域充电设施规划,扎实推进城区智慧化停车项目。有效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推动乡镇污水处理厂规范运行。
(三)突出生态提质,筑牢绿色发展新基础。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积极开展生态环境导向EOD项目试点建设。落实河长制,持续抓好长江“十年禁渔”;落细林长制,加快推进“双碳”工作[23],探索林业碳汇交易。持续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巩固石煤矿山、资江流域锑超标整治成效,开展自然保护地图斑销号,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确保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全省排名稳中有进,地表水国、省控断面水质保持Ⅱ类以上,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水质稳定达标,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巩固节约型机关创建成果,开展全民节能减排行动,提倡绿色出行、绿色消费。
六、全面增进民生福祉,着力建设幸福安化
(一)更加充实群众的获得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把民生愿景变成幸福实景。优先扶持就业创业。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持续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狠抓创业培训和就业技能培训,扩大创业担保贷款扶持范围,加大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力度,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积极推进教育发展。深化教育改革,推行“五育并举”[24],推动思政课进课堂。全面落实“双减”,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新聘用教师300人。完善教育基础设施,继续支持江英高中部、五雅实验高中建设,完成高明中学、长塘克明学校、小淹中心学校、思源实验学校周转房和龙塘完小教学楼建设。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支持黑茶学校建成黑茶文化教学中心。全面守护群众健康。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中医药事业发展,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力争县中医医院医疗康复项目一期、县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项目投入使用,完成雪峰山片区尘肺病医院主体大楼建设。扎实做好爱国卫生工作,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确保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兜住兜牢保障底线。积极推进社保扩面,加强社保基金监管。继续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落实被征地农民、禁捕退捕渔民社会保障。持续推进城乡低保、特困人员生活保障、残疾人“两项补贴”和孤儿精准动态管理。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巩固双拥创建成果,推进军休活动中心建设。
(二)持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乡镇数字智慧文旅平台建设,开展“欢乐潇湘·神韵安化”“戏曲进乡村”等群众文体活动。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深入挖掘梅山文化、红色文化,积极申报省级“安化茶文化”生态保护区。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做好安化县博物馆陈列布展。提升村、社区健身器材覆盖率,加快全民健身服务中心建设,争取更多国省体育赛事落地安化。
(三)不断增强群众的安全感。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大力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把有限的资源和财力用于促发展、保民生、补短板;加强政府债务管理,规范政府投资项目决策和政府举债融资行为,有效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保持对涉众型金融风险主体的高压态势。坚持“房住不炒”,促进房地产市场良性发展,逐步化解问题楼盘。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和交通问题顽瘴痼疾整治,全面加强道路安全工作,做好重大自然灾害防范应对,提升乡镇应急能力,全方位守住安全底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解决信访突出问题。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扎实推进禁毒人民战争,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开展娱乐场所集中整治,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各位代表,打铁必须自身硬。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要始终保持为谁执政、为谁用权、为谁谋利的清醒坚定,全面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全力打造民生政府。紧盯群众的期望和需求办好民生实事,努力把群众“盼的事”变成政府“干的事”,把政府“干的事”变成群众“满意的事”,切实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全力打造担当政府。把实干担当作为最鲜明的特质,敢于驾驭复杂局面,统筹协调、知难不难、落地落细、守信践诺,一张蓝图绘到底,一锤接着一锤敲。全力打造高效政府。以“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紧迫感,将责任压实到人、工作部署到具体环节,增强政府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整体性、协同性。全力打造法治政府。持续推进“八五”普法,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严格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全力打造清廉政府。提升审计监督效力,落实司法建议、检察建议,支持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执纪问责,加强政府系统廉政风险管控,打造风清气正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新征程需要新担当,新使命呼唤新作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县委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建设“开放、创新、秀美、富饶、幸福”新安化,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安化“山乡巨变”新篇章。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1.“三大支撑八项重点”工作:“三大支撑”,即电力、算力、动力,这“三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八项重点”,即省政府第九次全会部署的市场主体倍增工程、产业发展“万千百”工程、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行动、企业上市“金芙蓉”跃升行动4项工作,以及去年部署的优化营商环境、“五好”园区建设、“四个十大”、湘商回归4项工作。
2.“一四五”发展战略: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实施以“一个统领,四个坚持,建设五个新安化”为主要内容的“一四五”战略,即: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产业为要、项目为王,坚持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坚持创先争优、比学赶超,建设“开放、创新、秀美、富饶、幸福”新安化。
3.“两品一标”:指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4.“4353”工作思路:我县制定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工作思路。即:对标“成果巩固、有效衔接、三地要求、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四个维度,围绕“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群众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提升”三大指标,突出“规划先行、品牌打造、乡村建设、党建引领、示范创建”五项重点工作,探索以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新机制、探索联农带农富农利益联结新模式、探索要素保障新路径,力争有效衔接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5.“五自五微一特”典型经验:指“推行自主、自议、自筹、自建、自管等五种模式,按照打造微景观、建设微菜园、提升微广场、筑牢微阵地、讲好微故事等五种标准,突出地方特色,打造精品工程”的美丽屋场建设典型经验。
6.“四好农村路”:指建设好、管理好、养护好、运营好的农村公路。
7.“12345”工作思路:指紧盯“打造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样板”一个目标;培育文化产品技术创新和文化体制创新两大引擎;擦亮“亿年岩、千年茶、百年路”三张名片;明确“世界黑茶文化发源地、湖湘文化重要发祥地、全域生态康养目的地、羽毛球文化创新示范地”四个定位;开展以文培元、以文兴业、以文聚才、以文促建、以文强基五方面的重点工作。
8.“五好”园区:指规划定位好、创新平台好、产业项目好、体制机制好、发展形象好的产业园区。
9.“三大竞赛”:指项目建设、立项争资、招商引资等三大竞赛。
10.重点移民村“整村推进”项目:指对移民后扶人口达到或超过300人的建制村(居)实施精准扶持,以产业发展转型升级、人居环境明显提升、基础设施补齐短板为建设重点,整体提升发展水平。
11.“放管服”改革: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放”即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管”即创新监管,促进公平竞争;“服”即高效服务,营造便利环境。
12.“跨省通办”:指以企业群众异地办事需求为导向,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让民生事项可以足不出户办理、不用出省办理、跨区域不见面办理的政务服务供给模式。
13.“送解优”联企帮扶行动:指全省万名干部联万企“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行动。
14.“双随机、一公开”:指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15.“三创两治”:“三创”即: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创建垃圾分类示范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城市;“两治”即:违法建设三年专项整治、县垃圾填埋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
16.“东接东融”:指益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提出的在城市发展定位中实施“东接东融”发展战略。战略的核心是:精准对接长沙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加快把益阳市打造成长沙及长株潭城市群重点产业错位发展功能区。
17.“宁电入湘”:指宁夏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途经宁夏、甘肃、陕西、重庆、湖北、湖南等省市,全长1467千米,其中湖南境内线路长约421千米。
18.“潇湘财银贷”:指省、市(县/园区)两级财政按1:1比例设立信贷风险保证金,存入合作银行,引导合作银行按不低于5倍的放大倍率以园区为重点为符合条件的白名单企业发放免抵押、低利率的信用贷款。
19.“三级四下四到村”:指省市县三级工作重心下移到村、文化活动下乡到村、项目要素下放到村、人员力量下沉到村。
20.“四个不摘”:指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和摘帽不摘监管。
21.“3+1保障”:指义务教育有保障、基本医疗有保障、住房安全有保障以及有安全饮水。
22.“五治融合”:指以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五治融合”为抓手,不断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活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23.“双碳”工作:指碳达峰与碳中和。
24.“五育并举”:指义务教育阶段为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而提出的“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共同提升的理念。